TCL科技上半年营收增长13.60% “光伏+半导体”夯实增长动能
发布易
2022-08-26 20:22
摘 要:
8月26日晚间,TCL科技(000100.SZ)发布2022年半年报显示,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45.2亿元,同比增长13.6%。报告期内,公司聚焦以半导体显示、新能源光伏与半导体材料为核心的泛半导体产业布局,加强风险管控,推行极致降本增效,提升相对竞争力。

8月26日晚间,TCL科技(000100.SZ)发布2022年半年报显示,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45.2亿元,同比增长13.6%。报告期内,公司聚焦以半导体显示、新能源光伏与半导体材料为核心的泛半导体产业布局,加强风险管控,推行极致降本增效,提升相对竞争力。

未来,全球经济格局加速重构,科技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。TCL科技仍在追求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。在新能源光伏与半导体材料业务领域,公司充分发挥技术领先优势,加速先进产能建设,持续改善经营效率。2022年上半年,公司旗下TCL中环实现营业收入317.0亿元,同比增长79.7%,实现净利润32.25亿元,同比增长68.4%,对公司业绩贡献占比显著提升。

聚焦核心主业发展

TCL科技以半导体显示业务、新能源光伏与半导体材料业务为核心主业,继续优化业务结构,进一步聚焦资源于主业发展,实现全球领先的战略目标。

在半导体显示业务方面,TCL科技受制于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,以极致效率成本为经营底线,改善业务结构,提升风险管控和周期抵御能力。TCL华星实现销售面积2249.6万平方米,同比增长26.4%。

大尺寸业务领域,TCL华星以高端产品策略巩固电视面板龙头地位,并逐步提升交互白板、数字标牌、拼接屏等商用显示占比;中尺寸业务领域,TCL华星加快IT和车载等新业务拓展,完善产能布局,打造业务增长新动能;小尺寸业务领域,TCL华星聚焦折叠屏等差异化技术,拓展VR/AR新型显示,优化产品和客户结构。

“公司将坚持以效率效益为经营之本,持续提升行业相对竞争优势。”TCL科技表示,TCL华星将继续优化业务组合,加快从大尺寸显示龙头向全尺寸显示领先企业的转型升级,大尺寸提升高端产品占比,中尺寸完善产品布局,小尺寸改善经营状况。

分析人士指出,半导体显示产业的优胜弱汰有助于行业长期的格局优化和盈利修复,全球能源结构加速转型推动光伏行业需求爆发式增长,半导体材料在国产自主趋势下亦保持快速发展。

在新能源光伏与半导体材料领域,TCL科技的相关产业充分发挥技术领先优势,加快先进产能建设,持续改善经营效率。公司旗下的TCL中环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17.0亿元,同比增长79.7%,实现净利润32.25亿元,同比增长68.4%

目前,TCL科技继续完善新能源光伏与半导体产业布局,不断增强产业链协同和供应链稳定。日前,TCL科技与合作伙伴共同投资约10万吨颗粒硅、硅基材料项目及1万吨电子级多晶硅项目,已于近期开工建设,将更好地协同产业链资源,提升上游核心材料的供应稳定性。

TCL科技表示,公司将持续聚焦半导体显示、新能源光伏与半导体材料的泛半导体战略,坚持“经营提质增效,锻长板补短板,加快全球布局,创新驱动发展”的经营策略,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,实现高质量发展,成为全球领先的科技产业集团。

坚持技术创新驱动业务发展

TCL科技坚持技术创新驱动业务发展,构筑长期竞争优势。2022年上半年,TCL科技的研发投入达52.5亿元,同比增长3.65%,新增PCT国际申请475件,累计申请14,526件。

在半导体显示业务,公司围绕印刷OLED、QLED以及Micro-LED等新型显示技术加大研发投入,在柔性显示、近眼显示及基础化学品等关键技术和材料方面取得突破;量子点电致发光技术和材料专利申请数量达2,033件,位居全球第二。

同时,TCL科技在新能源光伏与半导体材料领域,形成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和know-how。公司的G12和高效N型硅片市占率全球第一,引领光伏行业薄片化和细线化工艺技术升级。

目前,TCL科技已构筑数字化和工业4.0平台,成为推进智能化先进生产技术的领导者。在半导体显示业务,公司通过智能化、数字化与先进制造深度融合,推动工艺持续改善,制造效率大幅提升,实现生产全流程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管理。

在新能源光伏业务领域,TCL科技坚持精益管理结合工业4.0制造模式,柔性制造能力和品质一致性显著提升,单炉月产、单公斤出片数、人机配比等指标不断优化。依托工业4.0智能制造平台,公司与上下游建立柔性化合作模式,有效满足P型和N型电池客户的差异化需求,进一步推动了公司产品的产销规模和产品质量提升。

此外,TCL科技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,引领全价值链走向绿色低碳,不断探索和谐共生和可持续发展。TCL科技表示,公司倡导绿色发展模式,推动生产端和产品使用端的低碳化进程。TCL中环加速开展新能源光伏材料生产与制造,强化以内蒙古、天津、宁夏、江苏为制造基地的全国化产业布局,通过研发创新降低全球能源转型的综合成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