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29日,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指导、协鑫(集团)控股有限公司(下称“协鑫集团”)主办的“氢能产业发展论坛暨协鑫氢能战略发布会”在京举行。会议围绕碳达峰、碳中和目标,就氢能产业的形势政策、技术路线、经济成本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。
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、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,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职副理事长安洪光,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馆副大使Dawano Kedir,国际氢能协会副主席、清华大学教授毛宗强,中建投资本管理(天津)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东方,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等来自中外能源行业相关组织、产业链相关企业、媒体等近300名代表现场参会,发布会吸引超500万人次在线观看。
减碳行动的重要抓手
碳达峰、碳中和目标倒逼能源行业转型升级,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带来发展“窗口期”。作为电力、交通、工业、建筑等领域大规模深度减碳的重要支撑能源,氢能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。
资料显示,氢能是一种来源广泛、清洁无碳、灵活高效、应用场景丰富的二次能源和重要的工业原料。近年来,我国相关部委密集出台了政策引导氢能的开发和应用,加速氢能产业化进程。截至2020年,我国氢能产量和消费量均突破2500万吨,建成加氢站128座,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7355辆。
吴吟表示,能源行业排放占到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2/3,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在能源。能源低碳发展有两大路径:化石能源低碳利用和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。当前,G20集团中已经有9个国家和地区发布了氢能发展战略,还有7个国家和地区正在开展前期研究。氢能产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,科技进步日新月异、应用场景层出不穷,未来氢能将在钢铁、能源、交通和建筑等领域广泛应用。
根据中国氢能联盟预测,到2030年,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将达到3715万吨左右,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约5%;到2060年,我国氢气的年需求将增至1.3亿吨左右,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约20%。
安洪光表示,通过新能源与氢能的耦合,可助力高比例清洁能源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,解决长时间清洁能源处理和负荷需求的平衡问题,帮助难以减排领域深度脱碳。在他看来,“十四五”时期,将是我国碳达峰“窗口期”、氢能产业发展的发力期,也是氢能市场的培育期和氢能技术的追赶期。
业内人士指出,随着减碳行动的开展和各项政策的加持,氢能发展势不可挡。据不完全统计,迄今已有河南、山西、湖北、安徽等超过30个省市对氢能产业发展作出了明确部署,有的还制定了详细的时间表、路线图和任务书。可再生能源制氢、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、加氢站建设等项目成行业投资热点。
降成本是规模推广的关键
在碳达峰、碳中和目标下,氢的来源变得尤为重要。
根据不同的制取方式和碳排放量,氢能被分为灰氢、蓝氢和绿氢。2020年我国氢气来源中,62%为煤制氢,19%天然气制氢,仅有1%的可再生能源制氢,氢来源亟待“绿化”。杜祥琬强调,氢能产业要实现高质量、可持续发展,其核心准则是从源头做到可持续,将波动性、间歇性的风能、太阳能转换为氢能,有利于储能和传输,具有零排放、零污染和可持续优势。
高成本是当前可再生能源制氢大规模推广的主要难题。业内普遍认为,氢能产业仍处于市场导入期,蓝氢基于生产成本低、技术成熟等优势,作为一种“过渡清洁能源”在现阶段的减碳行动中扮演重要角色,未来主流产氢方式将逐步从灰氢、蓝氢过渡到绿氢。
“降低氢能使用成本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。”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新能源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思明看来,我国氢能产业急需模式创新,依托海外优质天然气资源,转化为氢气具有成本竞争力,国内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珠三角氢能产业率先发展,用氢也应避免长距离陆运。他认为,未来国内氢能市场将以“工业副产氢+短距离运输”模式为主,海外将以“优质资源转化蓝氢+长距离化学品载体运输”模式为主。
在政策扶持下,氢能产业正在逐步进入“规模化-降本-开拓市场”的量价循环,而持续的技术进步也将反哺解决各环节核心技术的成本制约,进一步提升商业化竞争力。朱共山表示,到2025年,我国60%地区的光伏上网电价将在度电0.13元左右,风电度电成本将控制在0.15元左右,可再生能源制氢成本将很快降至每立方米1元。
携手合作共构产业生态
在会议现场,协鑫集团旗下协鑫新能源(00451.HK)正式对外发布公司氢能战略。根据规划,协鑫新能源氢能战略由蓝氢和绿氢两部分构成。具体而言,蓝氢目标——首期建成年产230万吨合成氨,逐步扩能至每年400万吨生产规模,可供应国内70万吨蓝氢;绿氢目标——计划到2025年建设100座综合能源站,达到40万吨年产能。
朱共山表示,蓝氢战略和绿氢战略共同吹响了协鑫进军氢能源的集结号,形成了既高度互补,又自成体系的氢能源大战略、大格局、大设计。从空间结构上讲,在东部、南部等负荷中心发展蓝氢,在中西部地区等新能源大基地发展绿氢,一蓝一绿,蓝绿同行,先蓝后绿,协同发展。他对氢能产业未来充满信心:“协鑫新能源将打造不依赖补贴,完全市场化的零碳科技先锋企业,做全球综合实力领先的绿氢与蓝氢综合运营服务商。”
携强者前行,“氢友圈”在不断扩大。在发布会现场,围绕蓝氢与绿氢的开发应用,11家企业进行了集中签约。保利协鑫石油天然气集团与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、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签署蓝氢战略合作协议;协鑫新能源与贵州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、南德认证检测(中国)有限公司、四川博能燃气股份有限公司等签署绿氢战略合作协议。
此外,为深度服务氢能产业、打通氢能全产业链。协鑫新能源分别与中建投资本管理(天津)有限公司和建银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订立战略合作协议,合作设立基金规模约人民币100亿元的氢能产业投资基金和基金规模不多于8亿美元的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。